主体文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迈向传播神学的新建构

 

刘镇欧

 

二十世纪是个变动的年代;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是个科技发展变动剧烈的年代!新兴的电脑网路科技无疑地已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,同时也逐渐对人类生活与互动行为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,其中最直接的证据便是「现代生活网路化」;亦即人们对一般日常生活中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乐等各项活动的资讯与实际需求,可透过网际网路的中介,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;并且,可以采用电脑新兴技术开发新的人际互动与生活经验的可能,创造出一系列以「cyber」为英文字首的「网路文化」 (cyber culture),以及营造出令人无法抗拒的「网路世界」(cyber space)

在面对这世纪末的资讯狂潮,教会因秉持救人灵魂的宣教使命,亦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风潮中,企盼为「网路冲浪」(network surf) 的弄潮儿带来新的生命与盼望,使他们免于同遭〈网路上身〉(the Net) 女主角安琪拉自我孤立的命运。

 然而,根据笔者这二年多来的观察与参与,其结果是令人失望的;大多数热心网路宣教事工的教会机构或团体,徒有救人灵魂的「属灵使命」,却没有解析新时代科技文化的「世俗知识」;犯下许多认知错误与因之而来的作法偏失:

一.将网路「仅」视为便宜且快速的「大众传播工具」,而非「沟通对话工具」的认知错误(注一)。

二.「重WWWBBS」的宣教作法偏失。

  因着上述的认知与作法偏差,大多数台湾教会倾向将网路当成教会简介、资料查询、以及活动看版来使用;其网页内容包括教会牧者与教会地址的资讯、聚会时间与内容、讲道篇章、经文查询、相关教会网站查询、以及重大教会布道与培灵聚会的活动讯息,完全规限在教会的传统事工项目与工作内容;轻忽上网使用人的资讯撷取与诠释的主动性,以及忽视网路传播媒介本身具有的互动特性

   因此,笔者以「敬重投入网路事工的主内肢体」之心,但「质疑以亘古不变的思考作法面对变动不居的网路世代弄潮儿」的态度;不耑才疏学浅,提出个人对网路传播科技特性的粗浅看法,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,共同构建立基于电脑网路传播科技的神学思考和宣教策略

首先,我们应了解到:任何新科技的引进,都会对特定社会的文化与人际关系形成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和冲击。科技不仅是一组工具,更是定义世界的方法;它早已超出工具性的角色,成为一种微妙且具有长远社会与政治影响力的意识形态。电脑中介传播computer-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与过去传统的传播科技,无论是在技术或文化层面上,皆有极大的差异。电脑中介传播科技最大的特色便是接近性与互动性;尤其互动特性是区别新与旧的传播科技。传播学者罗杰斯(E.Rogers)则进一步指出80年代以降,此新兴科技具有三种明显和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特性

 

1.

  这是具有多面性的观点,可从四个层面来检视

a.     立即的讯息回馈

b.    问题的反应能力

c.     沟通连系的能力

d.    平等的意见表达

 

2.

  讯息可以在大团体里的个人间互相流通,传播过程的参与者较具同质性。在传播的过程中,参与者同时是讯息的传送与接收者,使得讯息传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传统的界线变得模糊。综合而论,分众化隐喻大众传播系统的控制权,已由讯息传送者转移至讯息接收者

 

3. 步性(asynchronicity)

  参与者可在适宜的时间收发讯息,使得传播系统的控制权一部份由讯息传送者转移至接收者

以上三点电脑中介传播科技特性,不仅使得参与者在传送和接收讯息的过程中,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(注二);而且在传播的特性上,拥有近于人际传播的互动性质,也有类似于大众传播的广播功能。因此,使它的使用弹性得以大幅提升;难怪有些研究学者将它称之为「小众化的大众传播」,或者是「大众化的人际传播」;这对于人类传播的本质、模式与形态,造成多面性的影响。

过去教会传播神学的架构是著重于「效果研究」的线性传播模式——Who(传播者)says what(讯息),in which channel(媒介), to whom(接收者),and with what effect(效果),它的典型特质便是认为传播者在影响讯息接收时,理所当然地具有某些意图,因而传播应该被看作是一个「说服的过程」。

如今,这样的看法已不再适用于新兴的电脑中介传播,因为它所具有的互动、分众与异步的特性,使得传播过程变为非线性的;而是一种新颖的传播模式——辐合模式 (convergence model)。在此模式中,传播的定义是由参与者建立并彼此分享资讯,以达「共通的了解过程」:

当二个以上的个体趋向幅合时,在彼此间资讯意义交换的圈状过程。因此,辐合模式着重于传播过程中所具有循环的、动态的、以及参与者之间相互独立的特性(注三); 所以,电脑网路应被视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分享信仰体验,沟通信仰差异,并寻求相互了解的「沟通对话媒体」,而非仅是说服他人信仰的「大众传播媒体」。

因此,当教会投身于网路宣教事工时,应顺应电脑中介传播的特性,理解网路场域人际沟通的需要与特质(注四);转将事工重心放在上网人口最多且互动性最强的BBS站经营,才是抓住网路世代弄潮儿心灵需要的上策(注五)。

此外,在这一波新兴的网路宣教热潮中,令人遗憾的是:拥有「最大教势」的长老教会在所经营网站上的表现,无论是在质或量各方面,都是令人失望的(注六)。如果教会未能敏感于世纪末人心渴望沟通的需求与表达,仍囿限于传统信息单向传播的思考;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台湾成为全面网路化社会,形塑新的网路文化之后,教会的信息传播就只能在「萧墙之内自说自话」

   

 

注释

  

  1. 据新的社会心理学与文化研究的报告指出,网路已成为新世代的「身份塑造与文化趋势建构机制」的工具
  2. 赵雅丽,〈电脑情境的人际沟通与「人机」互动的审思〉,第四届电影电视录影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,1995年,111-115
  3. 卜庆玲,〈虚拟社区内的传播之研究--以交通大学资科系BBS站为例〉,交大传播科技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,16-20
  4. 因文长限制无法一一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拙著,〈世纪末人际沟通——虚拟社区的再思〉,旷野五期199710月,頁74-81
  5. WWWBBS网站的讯息传播对象是不同的;WWW上网人口特征是专业人士居多,精于理性思考,情感需要与表达较稳定,互动性较低;BBS人口特征是在学学生居多,强调理性思考, 情感需要与表达较强烈,互动性较强,是有话要说也拼命说的新新人类。因此,因着传播互动对象的特质与需要不同,应有不同的网站经营方式。有志网路事工的主内先进,可参考校园网路团契的信望爱BBS网站与心灵小憩WWW网站的作法,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
  6. 目前只占教会网站数的十分之一弱,其网站内容大多数是传统事工项目,了无新意, 亦乏人问津

 

 

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》第廿二期,201010月。

 

(转载自:http://life.fhl.net/Culture/tend/trans.htm)